生孩子可能导致短暂的大小便失禁,通常与盆底肌损伤、分娩方式、胎儿大小等因素有关。多数情况为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或短暂排便控制障碍,产后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
1、盆底肌损伤分娩时盆底肌过度拉伸可能导致控尿控便能力下降。建议产后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盆底电刺激治疗。
2、分娩方式影响阴道分娩比剖宫产更易造成会阴神经损伤。顺产产妇出现短暂失禁概率较高,通常6周内逐渐恢复,必要时可使用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辅助。
3、胎儿因素胎儿体重超过4千克或双顶径较大时,产道压迫更显著。产后需避免提重物,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药物如琥珀酸索利那新可改善急迫性尿失禁。
4、急产或器械助产产程过快或产钳使用可能加重括约肌损伤。此类产妇失禁持续时间可能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软膏或达泊西汀等药物。
建议产后42天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坚持提肛运动,避免便秘和慢性咳嗽增加腹压,多数症状在3-6个月内逐渐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