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过重、长期缺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等方式干预。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炎症,引发肺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氨茶碱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2、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使右心后负荷加重。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应用安立生坦片、他达拉非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减轻心脏负担。
3、右心室负荷过重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失代偿。伴随颈静脉怒张、肝淤血等症状,需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4、长期缺氧肺部病变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表现为口唇紫绀、嗜睡,需长期家庭氧疗并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多索茶碱胶囊、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改善通气。
建议患者严格戒烟限酒,保持低盐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