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大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胆汁酸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肉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电凝切除术治疗,操作创伤小且恢复快,需配合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2、药物治疗炎症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秦钠胶囊等氨基水杨酸制剂,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肠道菌群。
3、手术切除直径超过3厘米的广基息肉或疑似癌变时需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可能伴随便血、肠梗阻等症状,术后需病理分期评估。
4、定期随访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建议每1-3年复查肠镜,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发现息肉后应戒烟限酒,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久坐,术后遵医嘱定期监测肠镜及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