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凹陷型息肉是结直肠黏膜向肠腔内凹陷生长的良性肿瘤,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及罕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数无明显症状但存在恶变风险。
1、增生性息肉:肠黏膜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的良性病变,常见于直肠乙状结肠,直径多小于5毫米,可通过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推荐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
2、腺瘤性息肉: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癌前病变,表面呈分叶状凹陷,直径超过1厘米需警惕,建议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理确诊后可考虑服用塞来昔布等环氧化酶抑制剂。
3、幼年性息肉:儿童常见的错构瘤性息肉,多单发且带蒂,可能引起便血或肠套叠,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后须复查,家长需注意患儿术后饮食过渡。
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青少年期即出现数百枚息肉,40岁前癌变概率极高,需行全结肠切除手术,术后配合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维持治疗。
发现肠凹陷型息肉应定期进行肠镜复查,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筛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