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发热39摄氏度属于常见疫苗接种反应,通常由疫苗激活免疫反应、个体敏感性差异、合并轻微感染或接种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观察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免疫反应激活疫苗成分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时可能引发暂时性发热。建议家长保持宝宝衣着宽松,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无须使用药物。
2、个体敏感性差异部分婴幼儿对疫苗成分反应较强烈。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3、合并轻微感染接种时可能因隐性呼吸道感染加重发热反应。若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需就医排除病毒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或抗病毒口服液。
4、接种操作因素注射部位污染或疫苗储存不当可能导致反应加重。出现持续高热或抽搐需立即急诊处理,临床可能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保持室内通风并少量多次喂哺温水,发热超过48小时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阿司匹林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