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球比偏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优质蛋白、治疗基础肝病、控制炎症反应等方式改善,通常由营养不良、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长期炎症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长期高碳水低蛋白饮食可能导致白蛋白合成不足,建议增加鱼虾、鸡胸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每日保证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供给。
2、补充优质蛋白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如乳清蛋白粉、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需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补充,避免过量加重肝肾负担。
3、治疗基础肝病肝硬化等慢性肝病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需针对病因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同时监测腹水、黄疸等并发症。
4、控制炎症反应结核病等慢性感染会加速球蛋白分解,需规范使用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炎症控制后白球比可逐渐回升。
日常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电解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低蛋白水肿,若出现下肢浮肿或腹围增大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