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但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定期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结局主要与病毒复制活跃度、肝脏损伤程度、个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
1、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概率。治疗期间需每3-6个月监测HBV-DNA载量及肝功能。
2、免疫调节干扰素α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表面抗原转阴,适用于年轻、肝功能代偿期患者。疗程通常为48周,可能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
3、定期监测每6-12个月需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查,发现早期肝癌迹象。肝硬化患者应缩短至3-6个月监测一次。
4、生活干预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保持适度运动。合并脂肪肝会加速纤维化进展,BMI建议控制在18.5-23.9之间。
乙肝患者应坚持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表面抗原转阴概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但实现临床治愈后仍需终身监测肝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