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多见于6个月至5岁婴幼儿,感染风险与卫生习惯、集体生活接触等因素相关。
1. 卫生习惯:婴幼儿抓挠肛门后未及时洗手,或接触被虫卵污染的衣物玩具,可能导致重复感染。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儿会阴部并更换内裤。
2. 集体暴露:托育机构中通过接触感染者床单、玩具等间接传播。建议家长对患儿衣物寝具用60℃以上热水烫洗,并修剪孩子指甲避免抓挠。
3. 免疫薄弱: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寄生虫抵抗力较低。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颗粒、甲苯咪唑混悬液或双羟萘酸噻嘧啶咀嚼片等驱虫药。
4. 家庭传播:家庭成员交叉感染是重要传播途径。全家需同步进行驱虫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服药期间需煮沸消毒贴身衣物。
患儿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避免进食生冷食物。若肛门瘙痒持续1周以上或发现白色线状成虫,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