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干预等方法。肝病可能由病毒感染、酒精性损伤、代谢异常、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自身免疫性肝炎可选用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调节免疫反应。胆汁淤积性肝病常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降低静脉压力。肝癌早期患者适用肝部分切除术或射频消融术,晚期可能需肝移植手术。手术方案需综合评估肝功能储备及全身状况,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
3、中医调理中医辨证施治常用茵陈蒿汤加减改善肝胆湿热,柴胡疏肝散调理肝气郁结,鳖甲煎丸辅助软化肝纤维化。针灸选取肝俞、足三里等穴位疏肝理气,耳穴压豆可缓解肝区不适。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体质开具个性化方案。
4、饮食调整优质蛋白选择豆制品、鱼肉等减轻肝脏负担,限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预防腹水。维生素补充以深色蔬菜水果为主,禁食霉变食物。酒精性肝病需绝对戒酒,脂肪肝患者控制每日油脂摄入不超过25克。
5、生活方式干预规律作息保证23点前入睡有利肝细胞修复,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滥用保健品及不明成分药物,接触化学毒物时做好防护。保持情绪舒畅,可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缓解压力对肝脏的影响。
肝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每3-6个月进行腹部影像学复查。出现乏力加重、黄疸加深、腹围骤增等异常需及时就诊。日常注意分餐制预防病毒传播,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降低感染风险。治疗期间记录症状变化便于医生调整方案,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