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可通过功能锻炼、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骨折后遗症通常由愈合不良、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引起。
1、功能锻炼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针对上肢骨折可进行握力球训练、钟摆运动;下肢骨折建议从踝泵运动、直腿抬高开始,逐步过渡到负重行走。锻炼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二次损伤。
2、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红外线照射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低频脉冲电刺激适用于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每次治疗20-30分钟,10-15次为1疗程,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参数。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肌肉痉挛可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骨质疏松患者需配合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抗骨质疏松药物。神经损伤可辅助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
4、中医调理采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如跌打丸、三七伤药片内服,配合中药熏洗(透骨草、伸筋草等)改善局部循环。针灸选取阿是穴、足三里等穴位,推拿手法以揉捏、滚法为主,可松解粘连组织。艾灸适用于寒性疼痛,隔姜灸效果更佳。
5、手术治疗严重关节僵硬需行关节松解术,创伤性关节炎晚期可能需关节置换。内固定物导致的疼痛或感染需取出钢板螺钉,神经卡压需行神经松解术。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避免再次粘连。
骨折后恢复期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等效钙质摄入,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戒烟限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出现持续疼痛、关节畸形等需及时就诊。康复过程中可使用护具保护患肢,但需避免长期依赖导致肌肉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