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骨修复对多数产妇有用。盆骨修复主要通过物理治疗、运动康复、手法矫正、仪器辅助等方式改善盆底肌松弛和耻骨联合分离。
1、物理治疗低频电刺激可促进盆底肌收缩,缓解肌肉松弛,适用于轻度盆底功能障碍者,需在专业机构进行。
2、运动康复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漏尿和脏器脱垂,需每日重复进行,持续至少3个月见效。
3、手法矫正徒手骨盆矫正可调整错位的骶髂关节,缓解产后腰骶疼痛,需由康复医师操作,配合肌肉拉伸。
4、仪器辅助生物反馈仪帮助感知盆底肌发力,提升训练效率,适合自主收缩困难者,每周2-3次为宜。
建议产后42天评估盆底功能,修复期间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可配合补充胶原蛋白促进韧带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