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同房后月经量减少可能与阴道感染、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损伤、盆腔充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激素调节、子宫内膜修复、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1、阴道感染经期同房易导致细菌逆行感染,引发阴道炎或宫颈炎,炎症可能影响子宫内膜脱落。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克霉唑阴道片、保妇康栓等药物抗感染。
2、内分泌紊乱性行为刺激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建议抽血检查性激素六项,必要时服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3、子宫内膜损伤经期宫颈口开放时同房可能造成子宫内膜机械性损伤。可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内膜厚度,使用雌二醇凝胶、阿司匹林肠溶片、桂枝茯苓胶囊促进内膜修复。
4、盆腔充血性兴奋引起的盆腔血管持续扩张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功能。建议热敷下腹部改善循环,配合红外线理疗或短波治疗,必要时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少腹逐瘀颗粒等中成药。
经期应避免性生活,注意会阴清洁,穿着宽松棉质内裤。若持续2个月经周期未恢复正常,需完善宫腔镜排查宫腔粘连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