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可通过卧床休息、避免脑力活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脑震荡通常由头部外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跌倒撞击、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脑震荡后需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用脑和体力活动。急性期应严格卧床1-3天,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光线和噪音刺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出现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期间避免使用电子产品,防止视觉疲劳加重症状。
2、避免脑力活动短期内禁止阅读、写作、使用电脑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学生患者建议休学1-2周,上班族需请假休养。恢复脑力活动应循序渐进,从每天1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时长。若出现头痛加重、注意力涣散等情况需立即停止。
3、药物治疗头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眩晕症状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微循环。焦虑失眠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阿普唑仑片。禁止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
4、心理疏导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要进行专业心理评估。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对症状的过度关注,通过正念训练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避免施加康复压力。严重心理障碍需转介精神心理科治疗。
5、定期复查伤后1周、1个月需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恢复情况。若持续存在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做头颅CT或MRI排除器质性病变。运动员患者必须完成阶梯式康复训练并通过医学评估后才能恢复训练。所有患者康复期间禁止饮酒和剧烈运动。
脑震荡恢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核桃、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康复期间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对抗性运动和可能造成头部再次受伤的活动。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