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感冒可通过多喝水、适当休息、服用药物、物理降温、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夏天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环境温差大、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感冒期间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病毒排出。建议选择温开水、淡盐水或蜂蜜水,避免饮用冰镇饮料刺激咽喉。若伴有发热症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至每天2000毫升以上,但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控制。
2、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或熬夜。工作间隙可闭目养神,午间小憩不超过30分钟。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其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出汗后再次受凉。
3、服用药物病毒性感冒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缓解发热头痛,或板蓝根颗粒抗病毒。鼻塞严重时可用盐酸伪麻黄碱片收缩血管,咳嗽痰多可用氨溴索口服液祛痰。切忌自行混用多种感冒药,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前需咨询医生。
4、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额头贴退热贴。禁止用酒精擦浴,婴幼儿需采用解开衣被等温和方式散热。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寒战,家长应立即带其就医。
5、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主食,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咽喉不适,风寒型感冒可饮用姜糖水发汗。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水果摄入量,过敏体质者慎食海鲜等发物。
夏季感冒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空调,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饮食宜清淡且营养均衡,可适量补充含锌食物如牡蛎加速康复。若症状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胸闷气促、意识模糊等表现,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须避免游泳等可能受凉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