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吃饭可能由饮食习惯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的表现,必要时就医检查。
1、饮食习惯不良孩子可能因零食摄入过多、进餐时间不规律或挑食偏食导致正餐食欲下降。家长需控制零食供给量,固定三餐时间,避免追喂哄喂。可尝试将食物做成趣味造型,增加孩子进食兴趣。
2、微量元素缺乏缺锌会影响味觉敏感度,缺铁可能导致食欲减退。表现为拒食、异食癖等症状。家长可带孩子检测微量元素水平,适当补充含锌量高的牡蛎、猪肝等食物,或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锌等补充剂。
3、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积食或肠道菌群失调时,孩子会出现腹胀、便秘等不适而拒食。可尝试腹部按摩促进蠕动,或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醒脾养儿颗粒等调节胃肠功能。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4、心理因素分离焦虑、家庭氛围紧张或强迫进食都可能引发厌食行为。家长需保持就餐环境轻松,避免训斥。对于入园适应期的孩子,可准备熟悉的餐具,通过游戏方式引导自主进食。
5、疾病因素咽喉炎、手足口病等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进食疼痛,表现为突然拒食伴发热。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出现腹痛、磨牙等症状。需就医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细菌感染,阿苯达唑片驱虫等。
日常应注意培养孩子规律的饮食习惯,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避免强迫进食造成心理抵触。若持续拒食超过3天或伴随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夏季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引起的食欲不振。对于挑食儿童,可将抗拒的食材切碎混入爱吃的食物中逐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