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通常可以治疗,但能否完全治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就医时机。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及时干预可挽救存活心肌,但已坏死的心肌无法再生。
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发病6小时内通过溶栓治疗或急诊介入手术开通血管,能显著减少心肌坏死范围。常用溶栓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介入手术则采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续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若梗死面积较小且救治及时,心脏功能可基本恢复;但大面积梗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不可逆损害。
部分患者因就诊延迟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窗,或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治疗效果会明显受限。高龄、多支血管病变、既往心功能不全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即使血管成功再通,坏死心肌区域会形成瘢痕组织,可能遗留心律失常或心脏扩大等问题。
心肌梗死后需严格遵循二级预防方案,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及时就诊。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多数患者可长期维持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