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移植等。心衰通常由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
1、生活干预心衰患者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量在2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升以内,监测体重变化,体重24小时内增加1公斤以上需就医。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15-30度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
2、药物治疗呋塞米片可减轻液体潴留,改善水肿症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能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延缓心室重构。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预后。地高辛片适用于合并房颤患者,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螺内酯片可对抗醛固酮作用,减少心肌纤维化。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QRS波时限超过120毫秒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通过植入三腔起搏器协调左右心室收缩,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术后需定期程控优化参数,避免电极脱位或感染。治疗可使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50-100米,降低35%住院风险。
4、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针对射血分数≤35%的高危患者,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设备能自动识别室颤并发放电击除颤,每年可预防4-6次心脏骤停。术后避免接触强磁场,每月远程监测设备状态。需注意放电可能引发焦虑症状,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5、心脏移植终末期心衰患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考虑实施。需进行HLA配型及免疫抑制治疗,术后1年存活率约85%。需终身服用环孢素软胶囊等抗排斥药物,定期监测排斥反应。术后康复期需逐步恢复活动量,预防机会性感染。
心衰患者应建立每日症状记录本,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饮食选择低脂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补充维生素B1预防脚气病性心脏病。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加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咯粉红色泡沫痰时需立即急诊。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术,备好急救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