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心衰通常由心肌损伤、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心衰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加重水钠潴留。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久坐或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监测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夜间呼吸困难。
2、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可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能降低心肌耗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可减少水钠潴留。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缓解水肿,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定期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
3、器械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心室辅助装置作为过渡治疗维持循环功能,体外膜肺氧合提供短期心肺支持。器械植入后需定期程控随访,避免导线移位或感染。
4、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改善心肌缺血,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左心室成形术重塑心室结构,心脏移植用于终末期患者。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监测排斥反应,控制感染风险。
5、中医调理黄芪、人参等补气中药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葶苈子、茯苓等利水消肿。针灸内关、膻中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艾灸足三里增强体质。需在正规中医院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心衰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及症状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饮食选择低脂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钾镁含量高的香蕉、深色蔬菜。避免感冒、腹泻等诱发因素,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定期复查心脏超声、BNP等指标,病情加重时立即就诊。保持情绪稳定,参与心脏康复计划,逐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