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烧可能由环境因素、喂养不足、感染、脱水、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精神萎靡、拒奶等症状。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建议家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环境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影响,包裹过厚或室温过高可能导致低烧。此时解开包被、降低室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家长需保持室内温度24-26℃,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度保暖,同时注意监测腋温是否持续超过37.3℃。
2、喂养不足摄入不足会导致新生儿能量缺乏,出现低体温或低烧。表现为吸吮无力、尿量减少。家长应保证每2-3小时喂养一次,观察每日尿片更换6-8次为正常。若持续拒奶需就医排除鹅口疮等口腔疾病。
3、感染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引起低烧。可能伴随黄疸加重、皮肤花纹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CRP检测,确诊后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严禁自行用药。
4、脱水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引发低烧,常见于腹泻或高温环境。可见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中重度需住院静脉补液。家长应注意记录出入量,腹泻时及时补充电解质。
5、代谢异常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等代谢疾病可能导致体温异常。需通过新生儿筛查、血糖检测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需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低血糖需及时喂哺或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
新生儿出现低烧时家长应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贴或药物,优先采用物理降温。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按需喂养并记录体温曲线。若低烧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呕吐、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日常注意手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儿童保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