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一般会传染家人,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传播。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疫水时尾蚴侵入人体而感染。
血吸虫病的传播需要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当人体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可迅速穿透皮肤进入体内。在家庭环境中,如果家人共同使用同一处被污染的水源,如洗衣、游泳或涉水等活动,存在相互传染的风险。特别是儿童在疫区水域玩耍时更易感染。血吸虫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共用餐具或空气传播,但患者的粪便和尿液若未经处理排入水体,可能造成水源污染。
少数情况下,血吸虫病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血吸虫后,寄生虫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接触疫水后感染风险更高。血吸虫卵也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但这种传播途径较为罕见。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家庭成员若共用同一处被污染的水源进行日常活动,可能造成家庭聚集性感染。
预防血吸虫病传播需避免接触疫水,做好粪便管理,使用安全水源。家庭成员中如有人确诊血吸虫病,其他成员应进行筛查。疫区居民应定期接受血吸虫病普查,接触疫水后出现发热、皮疹、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血吸虫病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吡喹酮片等,患者应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