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症状能否治愈需根据病情阶段和个体差异判断,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但病毒难以完全清除。乙肝症状的治疗效果主要与病毒复制活跃度、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治疗时机有关。
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携带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检查正常,此时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指标。若进入免疫清除期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经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类似物,配合干扰素注射液治疗部分患者可实现表面抗原转阴。对于已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能稳定病情,但肝脏结构损伤不可逆,需结合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延缓进展。
少数急性乙肝感染者可能出现重症肝炎,表现为极度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住院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合并肝衰竭患者若符合条件可考虑肝移植手术,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妊娠期可使用替比夫定片等妊娠安全B类药物。
乙肝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避免使用损肝药物,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每3-6个月需复查乙肝两对半、HBV-DNA载量及肝脏超声,出现转氨酶异常升高或腹水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家庭成员建议筛查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