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病毒阳性通常提示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属于季节性流感的一种。乙型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可康复。
1、病毒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阳性表明呼吸道样本中检测到该病毒核酸或抗原。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多为1-4天,病毒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以及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临床常用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2、传播途径乙型流感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感染。病毒在密闭环境中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预防传播需做好呼吸道防护,感染者应佩戴口罩并隔离至热退后24小时。
3、临床表现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与甲型流感相似,但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常见症状包括38℃以上发热、干咳、咽痛、乏力等,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并发肺炎、中耳炎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加重。临床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
4、高危人群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这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5、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乙型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一次。日常预防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在流感高发季节,高危人群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
确诊乙型流感后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患者使用过的餐具应单独清洗消毒,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