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病原体感染、职业暴露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呼吸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呼吸系统疾病与基因缺陷相关,如囊性纤维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这类疾病可能导致气道黏液清除障碍或肺组织损伤,患者常出现反复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扩张等症状。治疗需通过基因筛查确诊,并采用祛痰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对症处理,严重者需肺移植。
2、环境刺激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二手烟、粉尘等环境污染物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典型表现为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可能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阻肺。建议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外出佩戴防护口罩,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缓解炎症,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排痰。
3、病原体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可直接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流感病毒易导致高热伴剧烈干咳,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铁锈色痰。确诊需通过痰培养或抗原检测,可选用奥司他韦胶囊抗病毒,头孢克肟分散片抗菌,伴喘息时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缓解症状。
4、职业暴露接触矽尘、石棉、化学染料的职业人群易患尘肺、职业性哮喘等。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片可见特征性结节影。防治重点在于职业防护,确诊后需调离暴露环境,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延缓肺纤维化,配合氨溴索口服液改善通气功能。
5、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累及肺部,引发间质性肺炎。患者常有进行性加重的气促,高分辨率CT显示网格状阴影。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甲泼尼龙片抑制免疫反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抗氧化,严重低氧血症者需长期氧疗。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需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30分钟以上;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必要时应佩戴KN95口罩;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加强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增强呼吸道抵抗力;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咯血或活动后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完善肺功能或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