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治疗需根据感染部位选择抗生素。支原体感染可能由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引起,可通过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克拉霉素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治疗。
1、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扩散。感染后表现为持续性干咳、低热、咽痛,部分患者伴有头痛或肌肉酸痛。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片,对儿童和成人均适用。若出现耐药性可改用盐酸多西环素片,但8岁以下儿童禁用。预防需注意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生殖支原体生殖支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可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典型症状包括排尿灼痛、分泌物增多,女性可能出现下腹痛。治疗常用多西环素片或阿奇霉素片,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防反复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定期复查确保病原体彻底清除。
3、人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既可定植于呼吸道也可存在于泌尿生殖道,免疫低下时易引发机会性感染。可能引起新生儿肺炎或产后发热,需通过PCR检测确诊。治疗推荐使用克拉霉素片或罗红霉素胶囊,疗程通常持续7-14天。孕妇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类抗生素,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4、接触传播共用毛巾、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接触传播是支原体感染的次要途径。眼科可能发生支原体结膜炎,表现为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局部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严重者配合口服抗生素。日常应注意手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器械消毒规范。
5、免疫缺陷感染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播散性支原体感染,可能累及关节或血液系统。需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如莫西沙星片与阿奇霉素片。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病原体筛查。
支原体感染后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搭配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恢复期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胸痛、血痰等症状,需及时复查胸部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