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冻疮的方法主要有注意保暖、温水浸泡、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冻疮通常由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
1、注意保暖冻疮患者需避免再次受寒,外出时穿戴保暖手套、厚袜和防风鞋,室内保持适宜温度。避免直接接触冰冷物体,可使用暖水袋或电热毯辅助取暖,但需防止烫伤。日常可适当搓揉手脚促进血液循环。
2、温水浸泡每日用38-40℃温水浸泡患处15-20分钟,水中可加入少量生姜汁或艾叶。浸泡后轻柔擦干并涂抹保湿霜,避免用力揉搓皮肤。该方法能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局部供血,但皮肤溃烂时禁用。
3、外用药物冻疮膏(含樟脑、薄荷脑)、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钠乳膏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消炎。皮肤完整时可涂抹维生素E软膏保护屏障,破溃处需先用碘伏消毒。用药前应清洁患处,每日2-3次薄涂。
4、口服药物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扩张血管,或口服烟酰胺片改善微循环。伴感染时需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抗炎。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导致头晕。
5、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氦氖激光等可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慢性冻疮。医院可采用高压氧治疗改善组织缺氧。治疗期间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冻疮患者冬季应加强全身保暖,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加重血管收缩。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色蔬菜,适量饮用姜茶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皮肤发黑、剧烈疼痛或化脓,提示可能继发感染或组织坏死,须立即就医处理。日常坚持适度运动增强耐寒能力,但出汗后需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