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术、鼓室成形术、鼻腔冲洗、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除根。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根除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儿童敏感菌感染,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可直接作用于外耳道炎症。用药期间需观察耳痛、发热症状是否缓解,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2、鼓膜穿刺术鼓室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时,可采用鼓膜穿刺术引流脓液。该操作在局麻下用细针穿刺鼓膜,抽出积液后配合抗生素滴耳液使用。术后保持耳道干燥1-2周,避免游泳或淋浴进水,多数患者穿刺后鼓膜可自行愈合,能有效防止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3、鼓室成形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者,需通过鼓室成形术修复破损鼓膜。手术在显微镜下移植颞肌筋膜或软骨膜修补穿孔,同时清除病灶。术后需定期清理术腔分泌物,3个月内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成功率可达80%以上,可根治长期耳漏问题。
4、鼻腔冲洗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诱发的中耳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3次。通过清除鼻腔分泌物减少咽鼓管堵塞,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减轻黏膜水肿。此法尤其适合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幼儿保持正确冲洗姿势,避免呛咳。
5、生活护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用温热毛巾敷患耳缓解疼痛。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抬高头部,成人避免吸烟及二手烟环境。康复期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塞症状,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饮食宜清淡,限制乳制品摄入以减少黏液分泌。
治疗期间禁止自行挖耳或游泳,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儿童患者家长需每日观察耳道分泌物性状,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面瘫需立即就医。愈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耳内镜和听力检测,慢性患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复发。保持居室通风干燥,过敏体质者远离尘螨、花粉等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