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补钙剂补充、饮食调整、运动干预、日光照射、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方法可以有效补钙。
1、钙剂补充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钙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含钙量高但可能引起便秘,胃酸缺乏者建议选用枸橼酸钙。补钙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避免与含草酸食物同服影响吸收率。长期服用需监测血钙水平防止过量。
2、饮食调整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相当量乳制品,优选低脂类型。豆腐、芝麻酱、虾皮等食物钙含量丰富,西蓝花、芥菜等深绿色蔬菜也含生物利用率较高的钙。避免高盐饮食减少钙流失,限制咖啡因摄入每日不超过400毫克。
3、运动干预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每次30分钟以上可刺激骨形成。抗阻训练如哑铃操每周2-3次,增强肌肉对骨骼的保护作用。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对关节压力小,适合骨质疏松风险较高人群。
4、日光照射每日裸露面部和手臂晒太阳15-30分钟,紫外线B波段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纬度较高地区冬季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但需避免正午暴晒。室内工作者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的时段进行日光浴。
5、定期监测40岁以上建议每年检测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是最准确方法。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绝经后女性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加强筛查,必要时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补钙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酸奶或钙强化豆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钙流失。烹饪时用醋浸泡鱼骨或加柠檬汁能提高食物钙溶出率。体重过轻者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维持肌肉量,肥胖人群应控制体重减轻骨骼负荷。出现持续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缺钙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补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