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滴度比例是梅毒血清学检测中表示抗体浓度的指标,数值越高通常提示梅毒感染活动性越强,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RPR试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与梅毒螺旋体抗原发生凝集反应的抗体滴度,以稀释倍数表示抗体浓度,如1:8代表血清稀释8倍后仍能检测到阳性反应。
低滴度可能提示既往感染或治疗后状态,高滴度常见于活动性梅毒,但需排除生物学假阳性可能,需结合TPPA等特异性检测确认。
滴度变化可用于疗效评估,规范治疗后滴度应下降4倍以上,若持续升高或复发提示治疗失败或再感染,需重新治疗。
艾滋病等免疫抑制状态可能导致假阴性,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引起假阳性,妊娠期可能出现生理性滴度波动。
发现RPR阳性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滴度变化,避免高危性接触,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