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通过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暴露后预防用药、母婴阻断等方式预防。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有效阻断性传播途径,避免与高危人群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
静脉吸毒者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避免通过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发生血液暴露感染。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28天规范用药。
HIV阳性孕妇应接受齐多夫定等抗病毒治疗,选择剖宫产分娩,避免母乳喂养,新生儿需预防性使用奈韦拉平等药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血液制品,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诊感染者需尽早开始规范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