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可能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干预。
1、流感病毒冬季高发的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表现为突发高热与肌肉酸痛。临床常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易感的RSV通过气溶胶传播,引发细支气管炎伴喘憋。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可缩短病程,严重时需配合支气管扩张剂与氧疗。
3、腺病毒军营或托幼机构暴发的腺病毒7型可导致坏死性肺炎,出现持续高热和肺实变体征。西多福韦对重症有效,需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冠状病毒SARS-CoV-2等冠状病毒通过ACE2受体入侵,CT显示磨玻璃样阴影。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合用药可抑制病毒复制,重症需糖皮质激素干预细胞因子风暴。
保持室内通风与佩戴口罩可降低传播风险,出现持续发热伴呼吸困难时应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疫苗接种对特定病毒类型具有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