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和放疗的伤害程度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治疗剂量、个体耐受性及肿瘤类型。化疗通过药物全身作用,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胃肠反应;放疗针对局部区域,常见皮肤损伤、放射性炎症。
1、作用范围差异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可能损伤快速分裂的正常细胞如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导致贫血、恶心等症状。放疗仅作用于照射区域,局部组织如皮肤、黏膜易出现放射性皮炎。
2、急性反应对比化疗后1-2周内常见呕吐、脱发等反应,需使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放疗急性反应多在治疗2-3周后出现,如照射部位红肿疼痛,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缓解。
3、远期影响不同化疗可能引发继发性肿瘤或心脏毒性,需定期监测心功能。放疗远期可能导致组织纤维化,头颈部放疗后或出现唾液腺功能减退,需长期口腔护理。
4、耐受性因素老年患者对化疗骨髓抑制更敏感,儿童放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治疗方案需结合肿瘤分期,如血液肿瘤多采用化疗,实体瘤常联合放化疗。
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支持,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类,同时遵医嘱使用升白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定期复查血常规评估骨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