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可能发生肉芽肿性乳腺炎,但相对罕见。该病多见于非哺乳期女性,哺乳期乳腺炎更常见类型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或乳汁淤积性乳腺炎。
1、发病机制: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乳腺导管内油脂分泌物刺激引发的超敏反应有关,哺乳期激素变化可能增加风险。
2、临床表现: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伴皮肤红肿,易与哺乳期细菌性乳腺炎混淆,但对抗生素治疗无效,需穿刺活检确诊。
3、诊断要点:超声检查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团块,病理检查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是确诊依据,需排除乳腺结核等特异性炎症。
4、治疗原则:轻症可采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顽固病例需手术切除病灶,哺乳期治疗需评估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哺乳期出现乳房肿块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热敷或按摩,保持乳头清洁并规律排空乳汁有助于预防乳腺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