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穿刺引流、介入治疗等方式治疗。肝包虫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主要与接触犬类、食用污染食物、卫生条件差、疫区居住史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吡喹酮等抗寄生虫药物可用于早期或无法手术的患者,需配合肝功能保护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
2、手术切除:适用于囊肿较大或合并并发症者,需完整切除病灶防止复发,术后需继续抗寄生虫治疗3-6个月。
3、穿刺引流:对巨大囊肿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同时注入硬化剂如无水乙醇,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
4、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适用于多发性囊肿,通过阻断病灶血供促使囊肿萎缩,需联合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应避免生食动物内脏,接触犬只后彻底洗手,疫区居民建议每年进行超声筛查,术后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