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生产后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主要有优质蛋白摄入、补充铁和钙、增加膳食纤维、适量饮水、避免回奶食物等要点。
1、优质蛋白摄入产后需要补充优质蛋白帮助组织修复和乳汁分泌,可选择鸡蛋、鱼肉、瘦肉等易吸收的动物蛋白,或豆制品等植物蛋白。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应略高于普通成人,但需避免过量加重肝肾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宜,减少油炸烧烤。
2、补充铁和钙分娩失血可能导致铁缺乏,哺乳会消耗大量钙质。建议通过动物肝脏、红肉、深绿色蔬菜补铁,通过牛奶、芝麻、虾皮补钙。铁剂与钙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浓茶同服影响吸收。血虚产妇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等药食同源食材。
3、增加膳食纤维产后胃肠功能较弱且活动减少,易发生便秘。可增加燕麦、红薯、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蠕动。蔬菜建议煮熟后食用,水果避免冰镇。若出现腹胀需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
4、适量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分次少量饮用,既可促进乳汁分泌,又能预防尿路感染。可饮用温开水、红糖水、小米汤等,避免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内禁饮,之后逐步恢复饮水。
5、避免回奶食物哺乳期需慎用可能抑制泌乳的食物如韭菜、山楂、花椒等,同时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过敏体质产妇应避免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中药食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活血化瘀药材。
产后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第一周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第二周过渡到软食,第三周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观察恶露情况及婴儿反应,如出现腹泻、湿疹等异常应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保持食材新鲜卫生,餐具消毒,避免进食隔夜饭菜。适当配合产后康复运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