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酸痛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激素水平变化、肌肉劳损、缺钙、盆腔炎症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腰背酸痛、关节僵硬、肌肉无力等症状。产后酸痛可通过热敷按摩、补钙治疗、适度运动、物理治疗、药物镇痛等方式缓解。
1、生理性因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群和腹直肌持续收缩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微损伤,产后子宫收缩复旧也会牵拉周围韧带。这种酸痛多集中在腰骶部与下腹部,一般2-3周逐渐消退。建议产妇使用40℃左右热毛巾每日热敷酸痛部位15分钟,卧床时采用侧卧位减轻腰椎压力。
2、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松弛素水平升高使关节韧带松弛,产后激素骤降可能导致骶髂关节稳定性下降。这类酸痛常见于髋关节和耻骨联合处,可能伴随行走时的弹响感。可通过佩戴骨盆矫正带稳定关节,哺乳期结束后多数可自行恢复。
3、肌肉劳损哺乳姿势不当或频繁抱婴可能引发斜方肌和竖脊肌劳损,表现为肩颈背部弥漫性酸痛。建议家长调整哺乳垫高度使婴儿贴近母亲身体,每20分钟变换姿势,日常可做扩胸运动和颈部绕环缓解紧张。
4、缺钙哺乳期每日钙需求达1200毫克,摄入不足可能引发骨骼肌抽搐和骨关节酸痛。这种情况多伴有夜间小腿抽筋、牙齿松动等表现。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乳酸钙颗粒等钙剂,同时增加奶酪、豆腐等高钙食物摄入。
5、盆腔炎症产褥感染或恶露排出不畅可能诱发盆腔炎,表现为下腹坠痛伴发热、异常分泌物。可能与细菌上行感染、产道损伤等因素有关。需就医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药物,严重者需静脉抗生素治疗。
产后日常应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避免提重物和久站久坐。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睡眠时使用孕妇枕支撑腰部。若酸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排查静脉血栓或骨质疏松等病理因素。哺乳期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禁用双氯芬酸钠等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