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镜诊断具有直观性、准确性、可治疗性、微创性和多功能性等优势,是胃肠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
1、直观性肠内镜能够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颜色、血管纹理等细微变化,对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的识别率较高。医生可通过实时影像判断病变范围与性质,避免传统影像学检查的间接性误差。内镜的高清摄像系统可放大病灶,辅助发现微小早期病变。
2、准确性肠内镜结合活检技术可获取病理组织样本,实现疾病的确诊。对于炎症性肠病、早期肿瘤等需病理证实的疾病,内镜活检的准确率显著优于CT等无创检查。部分新型内镜技术还能进行染色、窄带成像等增强观察,进一步提升诊断精度。
3、可治疗性肠内镜可在诊断同时完成止血、息肉切除、狭窄扩张等治疗操作。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电凝或夹闭能快速控制病情;发现息肉时可直接行黏膜切除术,避免二次手术。这种诊断治疗一体化的特点显著缩短了诊疗流程。
4、微创性相比开腹手术,肠内镜仅通过自然腔道进入,体表无创口,术后恢复快。无痛内镜技术的普及进一步减轻患者不适感。对于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内镜检查的创伤风险明显低于外科探查。
5、多功能性现代肠内镜可整合超声探头、激光治疗仪等模块,实现超声内镜、光动力治疗等扩展功能。超声内镜能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辅助制定手术方案;胶囊内镜则可覆盖传统内镜难以到达的小肠区域,完善全消化道评估。
肠内镜检查前需遵医嘱清洁肠道,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定期进行胃肠健康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