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头上长泡可能由乳汁淤积、哺乳姿势不当、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 乳汁淤积乳汁排出不畅导致乳管堵塞形成水泡,表现为局部透明小泡伴胀痛。建议增加哺乳频率,哺乳前热敷帮助疏通。
2. 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含接不良造成乳头摩擦损伤,形成浅表性水泡。需调整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哺乳后涂抹羊脂膏保护。
3. 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乳晕周围出现白色小泡,伴随瘙痒脱屑。可能与母婴交叉感染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制霉菌素片、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
4.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入破损皮肤引发脓疱,表现为红肿疼痛的黄色水泡。需医生评估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头孢氨苄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哺乳期出现乳头水泡应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挤压破损,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