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3岁流口水可能与口腔肌肉发育迟缓、出牙刺激、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口腔训练、局部护理、抗感染治疗、神经康复等方式改善。
1、口腔训练家长需引导孩子进行吹泡泡、吸吮吸管等动作,帮助增强口腔肌肉控制力。发育迟缓通常无须用药,持续训练多数可缓解。
2、局部护理家长需及时用软布擦拭口水,避免皮肤刺激。出牙期可使用牙胶缓解牙龈肿胀,伴随低热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3、抗感染治疗扁桃体炎或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导致吞咽疼痛,表现为流涎增多。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利巴韦林喷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
4、神经康复脑瘫或智力障碍患儿可能伴随流涎症状。需在康复科指导下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必要时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
日常避免过度捏脸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苹果条等需咀嚼的食物锻炼咬肌,若持续流涎超过半年建议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