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存在一定遗传倾向,但多数情况与后天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均可增加患病风险。
1、遗传因素:父母患冠心病时子女发病概率显著增高,尤其早发型心脏病遗传性更明显。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2、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血压,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
3、代谢异常:高血脂和糖尿病会促进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可通过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同时保持低糖低脂饮食。
4、不良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会协同遗传因素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戒烟限酒,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
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建立健康档案,35岁后每年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