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后尿崩症发生概率较低,主要与手术损伤部位、肿瘤大小、术前垂体功能及术中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
1. 损伤部位:术中若损伤下丘脑-垂体柄-神经垂体通路,可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多尿、烦渴等尿崩症状。
2. 肿瘤大小:大型垂体瘤(直径超过10毫米)手术更易波及周围结构,术后尿崩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3. 术前功能:术前已存在垂体功能减退者,术后尿崩症发生风险增加,需密切监测24小时出入量及电解质水平。
4. 手术技术:采用内镜经鼻蝶手术等微创技术可降低尿崩症发生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短暂性多尿症状。
术后应定期复查尿比重和血钠水平,多数短暂性尿崩症可通过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控制,持续性尿崩需长期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