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后患肢可能出现肌肉萎缩,主要与制动缺乏运动、神经调节异常、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代谢失衡等因素有关。
1、制动缺乏运动骨折后石膏固定或卧床制动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等长收缩训练,必要时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2、神经调节异常创伤可能影响支配肌肉的神经信号传导,导致肌纤维收缩障碍。可通过低频电刺激、针灸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严重者需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3、血液循环障碍肿胀和制动会减少肌肉血流灌注。抬高患肢配合热敷可改善循环,药物可选七叶皂苷钠、马栗种子提取物等消肿促循环制剂。
4、营养代谢失衡创伤后蛋白质分解加速可能加重肌萎缩。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
康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抗阻力训练,定期复查评估肌肉恢复情况,合并严重萎缩时需康复科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