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皮一般不建议直接食用。柿子皮中含有较多鞣酸和果胶,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或形成胃结石。
成熟柿子的果皮虽然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但鞣酸含量较高。鞣酸会与胃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引发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不适。未完全脱涩的柿子皮鞣酸浓度更高,空腹食用时风险更大。果胶在胃酸环境中会凝结成块,与食物残渣结合后可能形成质地坚硬的胃结石,导致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胃肠功能较弱者、术后患者及老年人更易受影响。
特殊品种的甜柿经过脱涩处理后果皮鞣酸含量较低,去皮不彻底时少量误食通常无碍。部分地区的传统食用方法会将柿皮晒干制成柿饼,此时鞣酸已氧化分解。但新鲜柿子仍建议彻底削皮,尤其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如螃蟹、牛奶等同食。食用后出现持续腹痛或排便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食用柿子可选择完全成熟的果实,用温水浸泡或酒精擦拭帮助脱涩。胃肠敏感者每次食用不超过200克,避免与酸性食物同食。若制作柿子酱或果脯可高温蒸煮破坏鞣酸,儿童食用需去皮去籽并监督进食量。出现胃部不适可饮用适量温牛奶保护胃黏膜,症状持续需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