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肿瘤10厘米可通过手术切除、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肝癌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肿瘤体积较大但未发生远处转移时可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前需评估肝功能储备,术后可能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需配合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2、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能与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水等症状,可联合使用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靶向药物。
3、靶向治疗:针对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控制肿瘤进展,需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常见药物有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阿帕替尼,可能引起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
4、免疫治疗:PD-1抑制剂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适用于MSI-H或PD-L1高表达患者,常用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需警惕免疫相关性肺炎等副作用。
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避免腌制食品,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出现体重骤降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