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存在一定风险,但风险程度与患者个体情况、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密切相关。该手术通过破坏脑内特定核团缓解震颤和肌强直,但可能引发构音障碍、平衡失调等并发症,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双侧毁损术的风险主要集中于术中定位偏差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手术需在局部麻醉下通过微电极记录确认靶点位置,若定位不精确可能导致偏瘫、视野缺损或认知功能下降。术后1-3天内可能出现短暂性意识模糊,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或情绪波动。由于同时破坏两侧脑区,比单侧手术更易导致言语流畅性下降和步态异常,这些症状在术后3-6个月可能逐步改善,但少数患者会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该手术对药物无效的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效果显著,但需满足严格条件:病程超过5年且对左旋多巴曾有明确疗效,无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MRI显示基底节结构完整。术前需通过UPDRS量表评估运动症状,结合PET-CT确认多巴胺能神经元缺损范围。术后需持续进行步态训练和语言康复,并调整抗帕金森药物剂量,通常需要6-12个月逐步减少多巴胺制剂用量。
患者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足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进行平衡训练时需家属陪同防止跌倒。建议每3个月复查脑部MRI监测手术区域变化,若出现持续头痛或性格改变需立即就诊。长期随访数据显示,约60%患者术后5年内仍需配合药物治疗,但剂量可减少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