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的盈亏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髓的盈亏主要受肾脏功能、脾胃运化、肝脏藏血、心脏主血、肺气宣降等因素影响。
1、肾脏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化生骨髓,脊髓上通于脑形成脑髓。肾精充足时骨骼强健、思维敏捷;肾精亏虚可出现骨质疏松、头晕耳鸣。临床常见肾阳虚型髓亏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中成药,配合艾灸命门穴改善。
2、脾胃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通过运化水谷精微补充肾精。长期饮食失调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继而影响髓的充养。脾胃虚弱者可见肢体萎软、面色萎黄,可选用参苓白术颗粒、补中益气丸调理,日常宜食用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
3、肝脏藏血肝藏血主疏泄,肝血充足才能濡养筋脉骨髓。肝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爪甲脆裂,肝郁化火会耗伤肾阴。针对肝血虚型髓亏,医生可能开具当归补血口服液、杞菊地黄丸等药物,配合针刺太冲穴疏肝。
4、心脏主血心主血脉推动气血运行,心阳不足可致髓海失养。心脾两虚患者常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临床常用归脾丸、天王补心丹等方剂。日常可用龙眼肉、莲子等药食同源之物调养。
5、肺气宣降肺主气司呼吸,参与宗气生成以充养元气。肺气虚损会导致卫外不固、髓失温煦,表现为易感冒、气短乏力。玉屏风颗粒、生脉饮等中成药可辅助改善,适当练习八段锦有助于宣发肺气。
维护髓的健康需注重整体调理。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肾,每日进行太极拳等柔缓运动促进气血循环,饮食上多摄入黑芝麻、核桃等补肾益髓食材。冬季可适度食用羊肉、枸杞等温补之物,但阴虚火旺者应控制温热食物摄入。若出现持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