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可能由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结构异常、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内分泌调节、免疫治疗等方式处理。
1、胚胎染色体异常约半数早期流产与胚胎非整倍体有关,表现为妊娠8周内胎心消失。绒毛染色体检测可确诊,需行清宫术终止妊娠,药物可选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2、内分泌失调黄体功能不足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孕酮分泌不足,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伴下腹坠痛。确诊后需补充黄体酮注射液或地屈孕酮片,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
3、子宫结构异常子宫纵隔、宫腔粘连等解剖问题可能影响胚胎着床,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形态异常。轻度者用戊酸雌二醇促进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
4、免疫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引发胎盘血栓,表现为复发性流产。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可改善血流,严重者需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建议流产后监测HCG下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6个月内做好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