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鱼生可能感染寄生虫,常见风险包括华支睾吸虫、异尖线虫、阔节裂头绦虫及广州管圆线虫等,感染概率与鱼肉处理方式、来源水域卫生条件密切相关。
1. 华支睾吸虫淡水鱼常见寄生虫,未彻底冷冻或腌制的鱼生可能携带活体幼虫,感染后引发肝胆病变。建议家长避免给孩子食用淡水鱼生,处理生鱼后需彻底清洁刀具案板。
2. 异尖线虫海鱼易携带的线虫,人体感染后出现胃肠疼痛或过敏反应。商业急冻处理可杀灭幼虫,家庭自制鱼生应选用-20℃冷冻7天以上的鱼肉。
3. 阔节裂头绦虫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淡水鱼传播,成虫可寄生于人体肠道长达数年。确诊后需使用吡喹酮或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疗程。
4. 广州管圆线虫螺类中间宿主传播的寄生虫,生食被污染的鱼肉可能导致嗜酸性脑膜炎。出现持续头痛、发热症状应立即就医,临床常用阿苯达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选择正规渠道经过深度冷冻的刺身专用鱼,搭配芥末、醋等调料无法完全杀灭寄生虫,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完全避免食用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