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的症状包括肌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运动功能减退、肌束震颤等,能否自愈取决于病因。肌肉萎缩可能由废用性萎缩、神经损伤、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病等原因引起。
1、肌力下降早期表现为特定肌肉群力量减弱,如爬楼梯困难。废用性萎缩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神经损伤需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鼠神经生长因子。
2、肌肉缩小可见肢体围度变细,伴肌肉松弛。长期制动导致的萎缩可通过电刺激治疗,肌营养不良需补充支链氨基酸、辅酶Q10、左卡尼汀。
3、运动障碍进展期出现步态异常或精细动作困难。周围神经病变需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硫辛酸,中枢病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4、肌束震颤终末期可见不自主肌肉颤动。运动神经元病需力如太、依达拉奉等药物延缓进展,部分遗传性肌病需基因治疗。
建议保持适度抗阻训练,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神经源性萎缩需尽早就医评估,单纯废用性萎缩通过锻炼可能部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