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沟痛可能由肛裂、痔疮、肛周脓肿、骶尾部外伤等原因引起,早期表现为轻微刺痛,进展期可能出现红肿化脓,严重时伴随发热。
1. 肛裂排便干燥或腹泻反复刺激导致肛管皮肤裂伤,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伴少量出血。可温水坐浴缓解痉挛,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严重者需行肛裂切除术。
2. 痔疮久坐或便秘致直肠静脉丛淤血,形成内痔脱垂或外痔血栓,出现肛门坠胀感和间歇性疼痛。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急性期可外用氢化可的松栓剂,必要时行痔疮套扎术。
3. 肛周脓肿肛腺感染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疼痛呈搏动性且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38℃以上发热。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成熟脓肿须切开引流,延误治疗可能形成肛瘘。
4. 骶尾骨损伤跌倒撞击等外力造成骶尾部软组织挫伤或尾骨骨折,坐卧时疼痛明显。急性期冷敷减轻肿胀,慢性期采用微波理疗,骨折移位需手法复位固定。
避免久坐压迫患处,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