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一般在7天以内属于正常波动,实际推迟时间受到内分泌失调、妊娠、药物影响、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过度节食或肥胖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建议调整作息并保持均衡饮食,必要时需检测性激素六项。
2、妊娠因素育龄期女性月经推迟需优先排除妊娠,可能伴随乳房胀痛、恶心等症状。可通过尿妊娠试验或血HCG检测确认,确诊后需规范产检。
3、药物影响紧急避孕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干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常见药物左炔诺孕酮、舍曲林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4、慢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引起月经稀发,通常伴随痤疮、脱发或畏寒等症状。需通过超声和甲功检查确诊后针对性治疗。
长期月经紊乱者建议记录基础体温,避免过度运动,及时妇科就诊评估卵巢功能。